您现在的位置是:探客的实验室 > 旅游
当军舰遇上积木:这所幼儿园如何用"国防教育"重塑童年
探客的实验室2025-11-03 03:35:07【旅游】5人已围观
简介在上海市静安区一栋不起眼的居民楼里,藏着全中国最特别的幼儿园——孩子们每天穿过迷彩网搭建的"战壕",在1:10比例的辽宁舰模型旁唱军歌,用乐高积木搭建"南海岛礁"。这所将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的"幼儿园军舰
在上海市静安区一栋不起眼的当军居民楼里,藏着全中国最特别的舰遇幼儿园——孩子们每天穿过迷彩网搭建的"战壕",在1:10比例的上积塑童辽宁舰模型旁唱军歌,用乐高积木搭建"南海岛礁"。幼儿园何用国育重这所将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的防教"幼儿园军舰",正在用最柔软的当军方式讲述最硬核的爱国故事。
钢铁巨舰的舰遇童趣变形记
园长李敏的办公桌上摆着两件反差极大的物品:褪色的海军帽与彩色橡皮泥。这位退役女军官2016年接手幼儿园时,上积塑童发现孩子们对"解放军"的幼儿园何用国育重认知停留在"拿枪打坏人"的卡通片印象。某个暴雨天,防教她给孩子们讲护航索马里的当军真实故事,当说到军舰厨师为晕船小战士熬粥时,舰遇三十双眼睛突然亮了起来。上积塑童

正是幼儿园何用国育重这个瞬间催生了"幼儿园军舰"计划。他们用三个月时间,防教把200平米操场改造成微缩版军港。泡沫板制作的"导弹发射井"藏着数学题卡,迷彩帆布搭的"指挥室"里挂着拼音表,就连洗手池都设计成潜艇舱门的形状。最震撼的是中央区那艘用废弃课桌改造的"辽宁舰",甲板上的"歼-15"是用纸箱做的,但起降指挥手势却专业得令人惊讶。

藏在游戏里的国防密码
晨间活动"抢滩登陆"实则是障碍跑训练,午休前的"雷达扫描"游戏锻炼听力专注力。大班孩子每周要完成"护航任务"——护送小班弟弟妹妹安全通过"海盗出没区"(布满平衡木的走廊)。这些设计暗含《3-6岁儿童发展指南》要求的五大领域能力,只不过披上了军事主题的外衣。

当迷彩服遇见蜡笔画
去年国庆节,孩子们用指纹在十米长卷上"建造"西沙群岛,每个红色指印代表一座岛礁。这种具象化的爱国教育产生了意外效果:有个总爱哭的男孩自从当了"舰长",竟然主动帮同伴系鞋带;女孩们用积木搭建"医院船"时,自发模拟起也门撤侨的场景。
争议随之而来。有家长担心军事元素过于强硬,直到看见孩子把"军舰"上的纪律转化为生活自理能力——五岁的"小水兵"们会自觉把餐盘摆成"受阅方阵",午睡被子永远叠成"豆腐块"。更令人触动的是,当电视台来拍摄时,孩子们指着墙上的南海九段线说:"这是我们的'家大业大'。"
从甲板到讲台的传承之路
幼儿园的退伍军人教师组成了特殊教研团队。他们把枯燥的队列训练改编成"小青蛙找妈妈"游戏,用军舰炊事班的故事教孩子们认识五谷。最近开发的"航母STREAM"课程更是火爆,孩子们通过制作纸飞机弹射器理解气压原理,在模拟声呐游戏中学习声波传导。
这艘幼儿园军舰正在启航
站在贴满儿童画作的"舰桥"里,李敏园长看着孩子们用玩具雷达"扫描"天空。或许他们长大后不会都成为军人,但那些关于责任、勇气与家国情怀的种子,早已随着晨操时的军号声,随着亲手组装的"辽宁舰"模型,随着那面每天由"值日舰长"升起的五星红旗,深深锚定在幼小的心灵里。这所幼儿园军舰证明,最有效的国防教育从来不是生硬的说教,而是让爱国情怀像游戏一样自然流淌进童年的每一天。
很赞哦!(68)
下一篇: 教育之光:三个改变命运的小故事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