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探客的实验室 > 心情

宁夏教育:从荒漠绿洲到智慧课堂的动人蜕变

探客的实验室2025-11-03 03:33:34【心情】1人已围观

简介在贺兰山脚下,黄河水滋养的这片土地上,宁夏教育正书写着令人动容的篇章。当城市里的孩子通过VR设备漫游丝绸之路时,南部山区的教学点也正通过"云课堂"与世界相连。这片曾被称作"教育荒漠"的土地,如今已成为

在贺兰山脚下,宁夏黄河水滋养的教育这片土地上,宁夏教育正书写着令人动容的从荒篇章。当城市里的漠绿孩子通过VR设备漫游丝绸之路时,南部山区的洲到智慧教学点也正通过"云课堂"与世界相连。这片曾被称作"教育荒漠"的课堂土地,如今已成为教育创新的人蜕试验田,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宁夏鲜活的故事。

西海固的教育"教育长征":三代人的接力赛

马家窑小学的土坯墙上,新旧两块黑板诉说着变迁。从荒65岁的漠绿马志明还记得1982年,他骑着毛驴挨家挨户劝学的洲到智慧场景:"那时候家长总说'放羊比认字实在'。"如今他的课堂女儿马慧兰用智能白板给孩子们讲解北斗卫星导航,而孙女马雪婷正在银川的人蜕"智慧课堂"学习编程。这场持续四十年的宁夏教育接力,恰是宁夏"互联网+教育"示范区建设最生动的注脚。

宁夏教育:从荒漠绿洲到智慧课堂的动人蜕变

教育扶贫的"毛细血管"

在海拔2000米的张易镇,王老师每周要徒步12公里去两个教学点送教。2018年起,"在线双师课堂"让这个坚持了20年的"背包教师"有了新搭档——屏幕那端的城市名师。现在,他的学生能同步听到银川实验小学的音乐课,而最让他骄傲的是去年有3个孩子考入了县重点中学的"云班"。

宁夏教育:从荒漠绿洲到智慧课堂的动人蜕变

黄河岸边的教育创新实验室

银川二十一小的人工智能教室里,12岁的杨阳正在调试她设计的"智能节水系统"。这个灵感来自她回乡探亲时看到的滴灌技术。像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学习,已成为宁夏"课堂革命"的标配。教育局的李处长向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:近三年,宁夏中小学生获得国家级科创奖项数量增长了300%,而其中42%的获奖者来自农村学校。

宁夏教育:从荒漠绿洲到智慧课堂的动人蜕变

民族教育的"石榴籽"工程

吴忠市回民中学的走廊里,阿拉伯书法与国画作品相映成趣。这里开发的《民族大团结》VR课程,让学生能"走进"布达拉宫、苗寨和蒙古包。校长马丽娜说:"我们不仅要让孩子记住56个民族名称,更要让他们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温度。"该课程现已推广至全区137所民族学校,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。

从"马背上的学堂"到"云端课堂",宁夏教育的故事仍在续写。当贺兰山下的枸杞田迎来丰收季,这片土地的教育果实同样令人欣喜——2022年宁夏高考录取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而更可贵的是,每个孩子眼里都闪烁着对未来的笃定。在这里,教育不是冰冷的政策数据,而是改变命运的真实力量,就像黄河水滋润干涸的土地那样,悄然而坚定地塑造着这片土地的明天。

很赞哦!(4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