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探客的实验室 > 科技
"战地课堂:这个部队用主题教育点燃官兵心中的信仰火炬"
探客的实验室2025-11-04 03:09:33【科技】5人已围观
简介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,某边防连队指导员王强正蹲在战壕里,用冻得发红的手指翻动着一本被风沙磨出毛边的《习近平论强军兴军》。这是该部队开展"主题教育小故事部队"实践中最动人的画面之一。当主题教育遇上
在海拔4500米的战地主题雪域高原,某边防连队指导员王强正蹲在战壕里,课堂用冻得发红的个部官兵手指翻动着一本被风沙磨出毛边的《习近平论强军兴军》。这是队用点燃的信该部队开展"主题教育小故事部队"实践中最动人的画面之一。当主题教育遇上戍边故事,教育炬当理论武装融入战位实践,心中这支驻守在天边的仰火部队探索出了一条让党的创新理论"飞入寻常战位"的鲜活路径。
战壕里的战地主题微课堂:主题教育如何破解"高原倦怠症"
初上高原的新兵张磊曾怀疑这些教育活动的意义,直到参加连队组织的课堂"界碑下的党课"。指导员带着全连在巡逻途中,个部官兵指着刻有"中国"二字的队用点燃的信界碑说:"你们知道吗?这座界碑的基座里,埋着三十年前牺牲的教育炬老连长留下的党费。"随着一个个这样的心中"主题教育小故事部队"在战壕、哨所、仰火训练场传开,战地主题官兵们发现抽象的理论突然有了温度。某哨所甚至发明了"马背课堂",巡逻途中官兵轮流讲述"我家乡的党史故事",让寂寞的巡逻路变成了流动的红色课堂。

三个打动00后士兵的讲述技巧
上士李阳摸索出"三分钟故事法则":用"那年实弹演习,我打错了40发子弹"的糗事开场,引出"打仗本领恐慌"的思考;列兵陈晨制作的"党史手账"在抖音获赞10万+,他把"半条被子"的故事画成军营漫画;炊事班班长王虎更绝,在揉馒头时给新兵讲"延安大生产运动",面团在他手里变成了生动的教具。这些带着硝烟味的创新,让主题教育在基层部队真正"活"了起来。

从"要我学"到"我要讲":主题教育引发的裂变效应
某特战旅的转变最具代表性。他们建立的"兵说兵事"平台,让普通战士站上教育讲台。下士赵明讲述自己参与国际比武时,外国选手问他"中国军人为什么这么拼",他指着臂章上的党徽回答的故事,引发全旅大讨论。政委发现,当教育主体从干部变成战士自己,那些"冒着热气"的强军故事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。现在该旅每月"主题教育故事会"门票要靠抢,最新一期讲述维和经历的专场,现场官兵把巴掌都拍红了。

政治教员不会告诉你的三个真实细节
在海拔5170米的天文点哨所,官兵们用罐头盒做成"红色故事漂流瓶",每个瓶子里装着 handwritten 的戍边故事;某工兵连把"地雷大王"鲁天明的故事编成情景剧,用爆破训练后的硝烟作舞台效果;更令人动容的是,很多退伍老兵把"我的军旅故事"录成视频寄回连队,成为最珍贵的新兵教材。这些未经雕琢的细节,正是主题教育在基层部队生根的关键密码。
当某合成旅把"主题教育小故事部队"活动延伸到官兵家属群,军嫂们自发组建了"后方的故事"宣讲队。她们讲述丈夫驻训时孩子出生、自己独自扛起家庭的经历,这些"强军故事民间版"让官兵们红了眼眶。正如一位老将军所说:"好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"在这些带着枪油味、风沙味、汗水味的故事里,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信仰之火,正越烧越旺。
很赞哦!(4)
相关文章
- 那些改变教育史的教师故事:平凡讲台上不平凡的灵魂
- 教育男孩坚持的故事:如何培养不屈不挠的男子汉精神
- 中职教师教育小故事:那些改变学生命运的温暖瞬间
- The Power of Storytelling: How Educational Narratives Transform English Public Speaking
- 乡村教育的温暖光芒:那些改变命运的动人故事
- 睡前故事魔法书:合心教育如何用故事点亮孩子的星空
- 感动教育故事:那些改变人生的温暖瞬间
- 课间游戏教育故事: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成长课堂
- 一位普通父亲的非凡教育智慧:那些改变孩子一生的励志瞬间
- 餐桌上的魔法时光:20个小班饭前教育故事让幼儿爱上健康饮食






